今天来客串给大家说点和逼格有关的事。
我们常说“HBO出品必属精品”“网飞(Netflix)出品必属佳品”,很多宝宝都觉得英美剧题材好、制作棒,看完好像逼格都提升一档(更别提拿冷门剧装逼有多爽了)。
确实,就以最新的8部剧为例,国产剧的豆瓣平均分是7.1分,但两极分化严重(不是8分以上就是6分左右)。
同样是最新8部剧,美剧同学的平均分是8.9分。
英剧同学没这么屌,但也有8.4分。
差距就1-2分,但你要知道……
放到学校里,这就是没奖学金和奖学金一二等奖的区别。
不过,作为一个英美剧重症患者,斯汀想告诉你:
英美剧里也是有烂得看不下的。而且,多得很。
就连公认逼格上天的网飞(Netflix),也有扑街的时候。
号称影评“严罗王”的Metacritic上,显示有评分的网飞剧中,不及格的有14部,烂成粑粑的……也有5部。
100分制,黄色是60分以下,红色是40分以下
是不是很好奇这些网飞烂剧长啥样?
下面就让斯汀带着大家,来一回“走近科学”——
网飞出品,未必精品
这是一条破除迷信的分界线
喜欢英美剧的朋友对“网飞”(Netflix)一定不陌生。
20年前,网飞还是一家做DVD在线出租的 ,做了10年,售出10亿份DVD。
2013年,网飞开始搞原创,凭着接连几部高品质剧,变成“业界良心”。
《纸牌屋》《毒枭》《超感猎杀》《怪奇物语》……这些大热都是网飞出品。
别误会,网飞不止产美剧,英剧日剧西班牙剧……多个地区的原创剧(有的是收购IP)都有。去年日剧大热《火花》,也是网飞出品。
但谁没有个扑街的时候?下面几部烂剧,确实也是网飞亲生。
首先是本年度第一扑:《铁拳》。
这年头不想拍超级英雄剧的电视台都不是好电视台。
《神盾局特工》《超胆侠》《大群》……漫威家的英雄们都在排着队等着变成电影、电视剧。
网飞理所当然要插一腿。
此前就有《超胆侠》《卢克·凯奇》几部口碑收视都不错的,按理说,也算能驾驭超英题材。所以他们又选中了在“昆仑”学过武功,带着东方神秘色彩的超级英雄“铁拳”。
超级英雄没啥不好,但你把人家变成“傻白甜”,就是你的不对了。
在漫画原著里,“铁拳”是富少,10岁遭遇飞机事故父母双亡,自己却被神秘之地“昆仑”的武士救下,习得超强武功。
但这个本该一身正气、智力值为3级(漫威对每个英雄的能力值都有评价,智力值3代表“有学识”)的超级英雄,在剧里惨变“傻白甜娘炮”。
首先是沉浸在自己的过去无法自拔。
我以前是个阔少爷我很有钱的嘤嘤嘤~
我以前是个阔少我爸妈很爱我的嘤嘤嘤~
(这个坠机回忆杀一集都要闪回3遍)
我以前是个阔少但我小时候总被欺负好生气哦嘤嘤嘤~
本来是一个要为父母复仇的超级英雄,结果时间都浪费在无限循环的“回忆杀”上。
而且,永远不会好好说话(字面上的意思)。
为了跟朋友解释自己就是当年大家都以为死掉的“丹尼尔·兰德”,每次都以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blabla。
比如,偷坐进人家的车,只是为了“跟你聊聊”。
你就不能把人家堵在办公大楼的门口吗
潜进人家房里,也是只为了“跟你聊聊”。
主角双商全程掉线,是这部剧最被诟病的地方。
豆瓣网友@头你别疼了星人:剧组似乎弄错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本性纯良加长期与世隔绝加创伤后遗症不等于智障啊!
好的人设,除了让人感觉合乎情理,还应该有饱满的细节来填充人物个性,最终顺利推动故事发展。
合乎情理就算了,《铁拳》连交代故事也要依靠突兀的情节插入。
为了交代男主悲惨身世(童年坠机父母双亡),居然安插个公园里的流浪汉,莫名其妙掏出个“爱疯”说:“嘿你造吗?互联网很方便什么都能帮你查到哟”(你能想象一个40岁大叔对一个年轻人说这种话吗)。
接着更硬掰的来了,大叔说——
你要我帮忙找人吗?(大叔你真是个热心肠)
既然都开口问了,男主就理所当然地让大叔搜了自己名字、死对头的名字,所有“前世今生”一目了然。
这样的人设,太空洞。
以暴露自己智商的方式,来轻视观众智商。《铁拳》的烂,最大一块就是烂在这没头没脑的人设上。
最终Metacritic专业评分只有37,观众评分也只是刚及格的60分。
但有趣的是,虽然评分烂,但收视还不错,对于一次性放出一整季的形式,首日连续看三集以上的观众占54.7%,这个数据在网飞平均值才46.9%。
之后《铁拳》还会和网飞另几部超英剧(《卢克·凯奇》《夜魔侠》《杰西卡琼斯》)联动,组成“捍卫者联盟”。
这剧能不能咸鱼翻身,要等下一季揭晓。
但有的剧,是烂到已经没下一季了,比如《马可波罗》。
前面的《铁拳》烂在人设,《马可波罗》是烂在剧本上。
最开始,这剧可是顶着“网飞最有野心的作品”title的。
光看卖相都能看出,选取大格局的历史题材,投入9000万美金打造。何止野心,分明就是想单挑《权力的游戏》。
看成色,《马可波罗》确实有不输《权游》……的片头。
但论故事,《马可波罗》输《权游》不止十条街。
首先,这是一部连中国人看了都一脸懵逼的历史剧。
满屏不同民族的人民说着不同口音的流利英语,但不知为何只要有“议论纷纷”的环境音,bgm又必定是中文。
比如下面这图,桌子两头的主角用英文互怼,围观群众又用中文讨论……
除了混乱的语境,还有多处与我们认知的历史冲突的剧情。
比如“蟋蟀宰相”贾似道在这剧里玩的是螳螂,而且人家在历史上用处不算大,到剧里却变成文武双全、谋略过人的“智多星”。
简单来说,网飞用自己的想象力,意淫了一个中国历史故事。
扯呢,也没关系,关键你得扯得好看。
就算撇开“遵循史实”这点,跟着编剧的想象力走,《马可波罗》还是扯不出个好故事……
《权游》讲的是一场统一七国的铁王座之争,包含了多条故事线互相勾连。而《马可波罗》则是“一个意大利人被迫留在中国帮助忽必烈完成统一大业”。
编剧意图很明显,用马可波罗做线索,把其他人串起来,引出多线的故事。
这匹马有点过分英俊了
但问题是,马可波罗肩负这么重的“责任”,却是个成天打酱油的角色。
意大利人的“命运起点”,不过是他爹强卖给忽必烈的“安利”。
显然马可波罗自己对这桩强买强卖的“婚事”都不太乐意。
类似于“俘虏”的角色让他的存在感弱得可怜,偶尔和忽必烈聊两句、和女人暧昧两下、和瞎子高僧过两招、再和不同角色了解一下中国文化,这难道就是穿针引线的作用?
Sorry我看没作用……
我只看到一个蝴蝶一般飞来飞去、把故事搅碎的老外。
想想《权游》第一季,史塔克一家是怎么穿针引线的?
囧雪去守长城带出“异鬼”这条线,布兰撞见瑟后跟弑君者的奸情,三傻和乔小帝眉来眼去还一心想嫁入豪门,狼爸作为北境守护者临危受命“上京”任丞相……
一家人的命运,和主线故事紧紧“缠”在一起。
虽然这一家人现在没剩多少口
如果一个故事的“主讲人”,本身都可有可无甚至没了更好,这个故事还怎么做到扣。人。心。弦。呢?
(更别提编剧添加了多场完全没必要的香艳床戏,真的low了点啊亲)
说到底,如果观众跟着马可波罗的视角去看剧,注定像角色一样打一轮酱油。
如果说第一季还能用“探秘东方历史”来满足猎奇的西方观众,那第二季依旧冗长沉闷直接让口碑收视扑街,自然会被砍掉咯。
此外还有一种烂,是节奏不对。
比如去年底推出的《边境》(Frontier),由“马王”(杰森·莫玛)主演,讲18世纪末的皮草贸易,画风类似于BBC在年初推出的汤老湿新剧《禁忌》(Taboo)。
和《禁忌》的设定相似,手握关键资源的男主哈珀与多方势力周旋,只不过《边境》的周旋都与皮草贸易有关。
但这部剧的格局要比《禁忌》小得多,始终围绕几个主角讲些零散故事,一会儿是贸易阴谋一会儿又是种族斗争,始终没关联到时代背景里去。
故事也节奏拖沓,迟迟不进主题。
前两集交代完设定,后面剧情就开始原地打转,不过是贸易公司一直叨叨逼要找到哈珀报复折磨他。
紧凑的节奏一旦没了,勾引人追下去的动力也会大减。
最后,还有去年年底的科幻大作《先见之明》(The OA),一个女主“起死回生”的超自然故事。
从评分看,这片不算烂,metacritic也刚好及格(61分)。但问题就在于风格太杂糅,脑洞开太多结果都没讲好。
看烂番茄的媒体评价:
噢宝宝,如果我们把OA自己拍的内容放轻1000倍,可能就找到2016年最好的剧了。
这种故弄玄虚的“硬作感”有点像当年的《迷失》(Lost),最后好好一部科幻剧变成了神棍剧。
最后,附上metacritic上所有低于40分红色警戒线的“低保剧”,留心这些大坑!
从上至下分别是:《铁拳》第一季、《铁杉树丛》第二季、《真实的罗伯》第一季、《欢乐再满屋》第一季、《太平洋热》第一季。
这是走近科学的结尾
烂剧给大家数了几部,最后斯汀来个小发言。
从2013年的《纸牌屋》开始,网飞正式走红,成为“业界良心”的代名词。每一年的原创内容时长都在加码,从去年的600小时到今年目标1000小时。
虽然不少英美剧迷已将网飞封神,但内容迅速扩张的团队,也出现了业界通病太过依赖数据分析判定受众口味,忽略对剧本、角色、节奏等最基本因素的把控。
归根结底,想搞定现在越来越精的观众,卖相好不能决定一切,还是要扎实滴好好讲故事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